貪婪無厭
【解釋】
貪得無厭而不知足。
【分析】
以口取物叫做婪,就是形容人的貪心,就如同口對食物一樣,永遠都沒有厭止,沒有窮極啊!老子說:「罪莫大於多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。」知足的人,就是貧賤也
很快樂;不知足的人,就是富貴也很憂愁,世人的貪求,等到了數滿的時候,終會歸於消耗散盡的啊!這個道理固然不必再說,而且還會落下一場的災禍和罪孽,則
更是難以了結了啊!
故事一:
唐朝代宗皇帝的時候,中書侍郎元載(也就是當時的宰相),縱容他的幾個兒子替人關說,收受賄賂;京師及地方都受到了影響,而開始排擠忠良,進用貪贓枉法的
小人;而元載家中,奢侈豪華的享受,就連皇宮都比不上啊!皇帝曾經提醒他要注意收斂些,但是他依舊不改;後來皇帝發怒,就下詔將元載收押起來,並且賜死;
而元載的妻子,也被賜死;並且還抄他家,沒收他的家產;抄到沒收的鐘乳,就有五百兩之多,皇帝就下詔,分別賜給了中書、門下臺省的官員們;而得到的胡椒,
竟有八百石之多;其他的物品,也是多得難以計算啊!
【嘉言】
鄭瑄說:「自古以來,位居宰相的人,何曾死於饑寒;而每每卻死於財貨,也真是令人可笑啊!」
故事二:
明朝天順年間,浙江嘉興人李銘,得到了一個寶壺;富人曹瑗就用二十石的米,要跟他交換寶壺,李銘不肯答應;就再拿去給吳汝輝看,吳汝輝就出價一百石的米,
李銘方才答應準備成交;但是劉祝卻建議李銘說:「我有一個計策,可以使你獲得大利;你若是把寶壺投獻給鎮守張太監,向他謀求取得同意,將嘉興一郡的鹽鈔交
給你來經營管理,那麼你就可以獲取百倍的利益啊!」李銘於是答應了,劉祝就幫忙他牽線找關係,辦成了這件事情;計算總共得到三千多兩銀子的利益,劉祝就分
給李銘三分之一;李銘領了鹽鈔後就乘船回家,在船過江的時候,卻翻了船,結果鹽鈔全都弄濕毀壞了。此時嘉興太守楊繼宗,正在派人急迫的追捕鹽鈔;結果李銘
被捕下獄,死在獄中;而劉祝則變賣了所有的財產,來償還鹽鈔的損失。
【再析】
古話說:「世無百歲人,枉作千年計。」人為什麼會有這種貪得無厭之求呢?難道是在為自己的子孫算計嗎?卻不知道俗話講:「子孫不如我,要錢做甚麼?子孫強如我,要錢做甚麼?」
漢朝的疏廣曾說:「我豈是老糊塗了,不為子孫打算呢?我有舊田廬,子孫只要勤耕種,就能足以供衣食;若為子孫增贏餘,是教子孫存怠惰;賢而多錢財,則會損
其志;愚而多錢財,更增多過失;而且富者眾之怨,我既然沒有什麼學問以教子孫,就不希望增加子孫的過失,而使子孫成為眾人怨恨的目標啊!」由此觀之,司馬
溫公積金不如積德的家訓,我們怎麼可以不熟背而力行呢?
咒詛求直
【解釋】
在神明前告狀、發誓或詛咒,求神馬上證明他的道理是對的。
【分析】
向神明咒詛發誓,不一定要形諸文字奏牘;凡是與人忿怒爭吵的時候,妄自的呼喚召請神明,就都算是咒詛啊!按照咒誓章說:「凡是一個人在咒詛的時候,則周圍
的人,也多會詛咒他,而一切凶惡之鬼,也就得以乘虛而入行其禍害了;若不是誠心的懺悔,恭請天神降臨解除的話,那就不是那麼容易能夠斷除咒詛的禍害了。」
所以怎麼可以咒詛呢?
故事:
明朝萬曆初年,西華的里役王著,與繳納賦稅的人家,在為所積欠稅錢數目的多寡而爭執時;王著就向城隍發誓說:自己是對的;當天晚上他就睡在揚善寺;半夜忽
然聽到喝斥開道的聲音,就起床查看,見到一位官員,站在火炬下面;戴著頭巾,穿著紅衣,旁邊還有許多的衛士擁護著;官員大聲的命令,二位壯士就拿著刀走向
王著;這時候,王著立刻拿起了茶几上的墨硯向壯士丟擲;但卻被壯士手中的刀給刺中,口頰都流著血,寺裡的僧人被驚醒;而起身探視,卻是不見一人,這才知道
剛才王著見到的官員其實就是城隍爺啊!第二天早上,王著就穿著囚犯的服裝,到城隍廟向城隍爺謝罪認錯;看到廟中的神像,就跟昨晚夢中所見相同,而在城隍右
邊的那位拿刀的侍衛,身上竟然還有墨汁的痕跡呢!過了一個月,王著口頰上的刀傷才痊癒,但是刀痕卻是很明顯。
【再析】
要知道事情和道理,本來就是有曲有直的,道理若是直的,則社會上的輿論就很難將它泯滅;日子久了之後,自然就會明白,何苦去跟別人計較呢?道理若是曲的,
自己反省起來,都會覺得不對,怎麼還敢對神明咒詛責怪別人呢?況且凡事都應當要依循著道理去做,安分守己才是;一旦向神明咒詛,則會被鬼神厭惡,而且必定
會遭到天譴,所以能不戒慎小心嗎?
嗜酒悖亂
【解釋】
嗜好飲酒而常醉,違背情理而亂性。
【分析】
酒能亂性,如果一個人嗜酒成性,那麼他所遭受的損害就非常的大啊!看到了前人對於勸誡飲酒所作的酒誥,就知道古人的顧慮,非常的深遠;看到了酒頌,就知道
古人的寄情,意境之高深。就如禮上所稱的一爵之獻,賓客和主人,相互的交拜,目的就是在預防酒後失禮。世人嗜好飲酒,而又沒有節制,於是就形骸顛倒,禮法
喪亂,座上叫罵,醉臥街道,違法犯上,久而久之,就會喪心失德;而使得讀書人敗壞名聲,做官的人失掉官職,農夫荒廢了田地,商人喪失了資產,嚴重的甚至會
喪命亡家,這豈不令人痛心嗎?宋朝的范魯公(質)教誡兒子說道:「戒爾勿崇飲,狂藥非佳味;能使謹厚性,化作凶頑類。」曹月川說:「養性勿貪昏性水,成家
宜戒破家湯。」而且一切的淫亂之源,多是起因於酒;所以四戒之中,以酒為第一戒啊!(小學紺珠儆戒類裡面稱:酒、味、美色、高臺坡池為四戒)
酒醉的人,善念都不見了,而惡念卻是熾然的勃發;清醒時絕不敢做的事情,也絕不敢說的話,在醉的時候,就全都敢做敢說了;所以飲酒而能夠節制的人,就稱酒為太和湯,或是忘情友;而飲酒不能夠節制的人,就應視酒為柔魔,或是甘毒了。
酒乃是淫慾的薪火,放縱喝酒而不會放縱淫慾的人,實在是太少了啊!當心火正在熾盛,淫慾怒發的時候,都很難加以防止了;何況是縱酒之後,豈不是更加重了他
的心火啊!而在酒醉飯飽之後行房,會使得五臟反覆,因此而得病不小啊!對此尤其應該要痛懲才是;更有人因為酒醉宣染淫穢之事,因此而受辱喪命,這時候就是
要後悔,也是來不及了啊!
世間最可笑的事情,莫過於在酒筵上爭勝負了。我們為人處世,每件事情最好都要懂得退讓才好;況且是朋友之間偶爾的歡敘,行酒令、互猜拳,這只不過是一時的
意興罷了;勝了也不足以光榮,敗了也不足以恥辱啊!輸了也沒有損失,贏了也沒有得到什麼啊!正如同下棋的專家所說:「勝利了,固然是值得高興,而失敗了,
也是值得可喜啊!」有的喝酒的人,不懂得這種道理,糊里糊塗的,一定要爭到勝利才肯停止;以至於弄到了不醉不休,這種人真是笨到家了!又有的人,自誇酒量
很大,以為別人都比不上自己,這樣才是豪舉;而不知道自己的道德文章、科第功名,正是樣樣多不及別人啊!而卻偏偏以自己的酒量大來誇示別人,這不是錯的太
離譜了嗎?更有一種人,自誇酒政嚴明,而且頗為得意;卻沒想到酒是用來合歡聯絡情誼的,應該是隨著個人的酒量適可而止,何苦一定要去勉強別人多喝,以至傷
害到身體的健康呢?俗話說:「苛政猛於虎。」我則說:「酒政苛,也是一樣的猛於虎啊!」如果在筵席之間,有這種人,就要趕快的迴避他啊!
在大智度論中,列出了飲酒有卅五種的過失:一、現世的財物空虛耗盡。因為酒醉之後,心沒有節度限制而花費無度的緣故。二、產生眾病的根源。三、打鬥諍訟的
根本。四、全身赤裸,就如同牛馬一樣沒有羞恥心。五、醉後跳舞罵座,惡名在外,令人討厭嫌棄,不尊敬他。六、蒙蔽了智慧。七、應該得到的東西而卻得不到;
已經得到的東西,而又遺失了。八、匿事全都說了出來。醒了之後,則又追悔。九、種種的事業因而荒廢做不成功。十、醉酒為憂愁的根本。因為醉中造了許多的過
失,醒了之後,則又覺得慚愧憂愁。十一、身體變得軟弱無力。十二、身體的健康臉上氣色都變得很差。十三、不知道要尊敬父親。十四、不知道要尊敬母親。十
五、不知道要尊敬沙門。十六、不知道要尊敬婆羅門。十七、不知道要尊敬伯叔及尊長。都是因為醉了以後,精神恍惚,無法分辨的緣故。十八、不尊敬佛。十九、
不尊敬法。二十、不尊敬僧。二十一、與惡人結黨鬧事。二十二、疏遠賢明善良的人。二十三、變成破戒的人。二十四、沒有慚愧之心。二十五、喜怒哀樂愛惡等六
種感情,沒有辦法控制。二十六、放縱色慾而無節制。二十七、為眾人所厭惡,大家都不喜歡見到他。二十八、被家族之中重要的親屬和世間的善知識們所共擯棄。
二十九、做了不善的事情。三十、捨棄了善法。三十一、不為有智慧的人所信任,就是因為酒後放逸的緣故。三十二、遠離了涅槃。三十三、種下了痴狂的惡因。三
十四、身壞命終之後,墮入了三惡道,乃至地獄中。三十五、若是得而為人,精神時常狂亂。酒醉之後,就會有像上面所說這樣種種的過失發生,所以不能飲酒啊!
故事一:
福建有一位姓劉的讀書人,平時一向都是律己甚嚴,他的學生很多;平日他在教誨學生的時候,都會告訴學生一定要戒色;有一天,他喝醉了,竟與朋友在爭奪妓
女;醒了之後,大感後悔;羞愧再見到學生,因此,就閉門靜思三天,蒐集了許多古今受到酒害的事例,做為自己的警惕,並且稱之為「百悔經」。又有一位浙江的
讀書人葉某,非常的孝順父母友愛兄弟;有一天酒醉之後,卻與弟弟爭吵,互相的對罵,父親出來調解勸說的時候,他竟然當著父親的面,說出了一兩句不敬的話; 早晨酒醒之後,妻子就告訴他醉後的情形;他聽了之後,悔恨欲絕,就急忙到父親的房前,叩頭哭泣,跪著等候向父親謝罪;父親的怒氣方才得以消除。
【再析】
唉!這兩位讀書人的本性,都是非常的純厚,尚且不免在酒醉之後行為放肆;若是素行放蕩邪僻的人,酒醉之後,就更不知道會放肆囂張到什麼程度了啊!酒名禍泉,這是真話!
故事二:
宋朝的吳育,擔任樞密使;當時陳執中被免除宰相的職位,就推舉吳育代替自己當宰相;吳育因為陪侍皇帝飲宴,喝醉酒睡著了;但吳育卻突然的拍床,並且大聲的
呼叫隨從;皇上因此而發怒,就把他貶官,降為西京留臺。又郭贄擔任參政的時候,有一次,皇帝有事召他,他卻酒氣沖天,熏到了皇帝,因此被貶官,調到了南
京。
故事三:
酒後失言,每每常會得到大禍。從前江蘇無錫縣有一位名士,年紀很輕,才華又高;有一次,他在酒醉之後,當面揭發別人閨房的醜事;而那位被他當面羞辱的人,
卻是坦然的笑著說:「他喝醉了,說的是醉話啊!」露出一副毫不計較的樣子。在座的人看到了,都非常佩服這位受辱人的心量;但是在場有位老成之人,等到受辱
的人走了以後,就跟同桌喝酒的人說道:「像剛才這樣的被人羞辱,會生氣則是正常現象;不生氣反而笑的人,那就令人莫測高深了啊!」這事過了半年之後,那位
年輕多才的名士,竟然被人暗中謀害了;因此大家都懷疑,操刀殺他的人,就是從前曾經被他當面羞辱過的人。
【再析】
唉!酒禍居然會如此的嚴重!若是因為喝醉而跌到河裡,掉到坑裡,跌破了頭臉,遺失了財物,泄露了機密,觸犯了鬼神;這種種的罪過災殃,都是酒闖的禍啊!人還能不戒嗎?
故事四:
宋朝的學士蘇易簡,有一次,因為喝了太多的酒而口鼻出血,感發疾病,就這樣的過世了。又王全為殿中丞,也是因為大醉之後,肚臍裂開而死。
【再析】
須知酒為狂藥,若是長期大量的滲入人體,很少人能夠不生病的;酒毒發的早,則病得比較淺,酒毒發的遲,則病得就深了,未有不致於死的啊!所以歷觀古今能夠
享有長壽的人,都是不喜歡飲酒的人;為什麼有的人竟然以先人遺留給他有用的身體,付託在醉生夢死與酒為伍的生活中啊!
故事五:
浦江鄭氏人家的家規說道:「子孫的年齡,未滿卅歲的,酒不許入唇;壯年的人,雖然准許飲少量的酒;但是耽溺酗酒,和酒後喧鬧的人,則必定要加以鞭打處罰。
招待賓客,最重要的是要誠懇,不要勉強客人喝酒;家中的婦女,不許與客人共同飲酒;但是年齡超過了五十歲以上,就姑且從其便了。」這些規定,可以作為居家
的參考。
【嘉言】
古人說:「酒是一種觸媒,若是接觸到好事,就會成就了好事;若是接觸到壞事,就會成就了壞事。酒也是一種造作善惡的因緣,若是造作善的因緣,就會成就了善
事;若是造作惡的因緣,就會成就了惡事;對酒而言,酒的本身不能夠決定人的是非善惡,而是人自己決定是非善惡的啊!」所以節省兩個字,對酒來講,怎麼可以
省略呢?
骨肉忿爭
【解釋】
父子兄弟骨肉至親,在忿怒的爭吵。
【分析】
唐朝的張公藝,九代同堂住在一起,靠得只是一個忍字;而忿怒爭吵,就是因為不能夠忍的緣故;父子兄弟骨肉之間,若是執著道理,便會傷到感情,而傷到了感
情,也就不是道理了啊!所以骨肉之間,怎麼可以隨便的忿怒爭吵呢?然而忿怒爭吵的起源,多是出於婦人在居間挑撥;因為婦人心不公平,常常懷著嫉妒,又她所
謂的公公、婆婆、叔叔、伯伯、和妯娌之間的同輩,也都是因緣假合之下,不得已才勉強稱呼的;原來就不是屬於自然的天倫之情,所以才會輕易的割愛,且容易發
生忿怒爭吵的情形;只要經過兩次的傳話,就會積怨成恨了;家庭之中,因此而變故叢生,所滋生的事端,更是多的不勝枚舉;惟有天倫篤厚高明又有遠大見識的
人,才能夠明察秋毫,不聽信婦人的讒言;自然家庭之中,就會和和氣氣,相處融洽,怎麼可能會有骨肉之間,忿怒爭吵的事情發生呢?
故事:
明朝浦江鄭濂,他的家人,已經有兩百年都不離開老家,遷移到別的地方居住;大家都稱呼他所居住的里,叫做義門;當時的太守,還送了一塊匾額表揚他家說:
「天下第一家。」明太祖即位之後,就召鄭濂到京城,並且問他說:「你家開伙的時候,有多少人吃飯啊?」鄭濂回答說:「有一千零幾個人。」太祖說:「果然真
是天下第一家啊!」當時馬皇后在屏風後面聽到了,就跟太祖說:「陛下之有天下,是以一個人舉事而成功的;今天鄭濂他家竟然有一千多人,若是舉事起來的話,
豈不是更容易就得到天下了嗎?」太祖聽了馬皇后的這句話,著實的吃了一驚,就再問鄭濂說:「你是用什麼方法,而使親族和睦的相處呢?」鄭濂就很巧妙的回答
道:「我沒有別的方法,就只有不聽老婆的話而已!」太祖聽了不覺得大笑起來。當時河南正好進貢香梨入宮,太祖因此賜給鄭濂兩枚香梨;鄭濂就用雙手把香梨舉
在頭上,走出了宮廷,於是太祖就命人跟蹤監視;鄭濂回家之後,就召集了族人,向皇宮所在的方向叩首謝恩;並且還用了兩大缸的水,把香梨打碎之後,放入缸
內;因此全族的人,每個人都吃到太祖所賜的香梨。太祖聽到這件事情,非常的高興;後來有人揭發鄭家與權臣串通,想要謀反,太祖就說:「鄭家沒有這種人,而
是別人誣告鄭家啊!」後來太祖又下詔,命令鄭家挑選年齡超過卅歲以上的子弟到京城,朝廷並且還授以官職;鄭家的宗長鄭渶,來京到皇宮謝恩,太祖還親自到達
奉天門,親筆寫下了「孝義家」三個大字賜給他;而且還蓋上了玉璽的大印呢!
男不忠良
【解釋】
男的不忠厚善良。
【分析】
盡己謂之忠,方正稱為良;人是萬物之靈,而人又是以男子為尊貴;既然得到這個男子靈貴的身體,而卻奸佞不忠,不能夠盡到自己的本分;險僻不良,不能夠方正的做人;這樣不但是辜負了己靈,更是辜負了上蒼啊!
故事:
宋朝的范文正公(范仲淹)在兩歲的時候,父親就過世了;年齡稍長之後,就挺身自立;晝夜用功讀書,靜坐默思;這樣經過了六年的時間,就精通了六經;在廿歲
的時候,就考中了進士,擔任河中的地方首長;他為官公正廉明,治家有條不紊,善於恩威並用;對於布施濟貧救苦種種的善事,更是不遺餘力;因此范仲淹不但能
夠名振一時,而且又為百世所景仰;所以「男子」二字,對范先生而言,可以說是當之無愧啊!
女不柔順
【解釋】
女的不溫柔和順。
【分析】
禮記曰:「男子率領女子,女子跟從男子。」又說:「女子年幼,跟從父兄;出嫁之後,跟從丈夫;丈夫死後,跟從兒子。」顏氏家訓說:「婦人的責任,只是主持
家中的飲食與服飾的禮節;如果女子具有聰明才智,則只應當輔佐丈夫,幫助丈夫的不足;若是凌駕在丈夫之上,干預外面的事情,便如同早晨鳴叫的牝雞,長舌多
嘴的鴟鴞;家道之所以不振,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啊!」
故事:
宋朝程⅖的夫人侯氏,極其謙和柔順,雖然是很小的事情,必定要向丈夫稟告之後才去做;她治理家庭很有方法;決不打罵奴婢;孩子們或對奴婢有所訶責,她一定
會告誡孩子說:「人的貴賤,雖然有所差別,但是人格卻是一樣的尊貴啊!」程⅖發怒的時候,她一定會在旁好言相勸,讓丈夫能夠息怒釋懷,心情變好;惟有孩子
犯錯,則不會替他們掩飾,她常說:「孩子所以不肖,都是母親在袒護掩飾,以至於孩子犯的過失,父親都不知道啊!」後來她的兩個兒子,程頤、程顥,都成為宋
朝有名的大儒,地位非常的顯貴;而且死了之後,還能夠享有配享孔廟的尊榮。
【嘉言】
紫霞造福訣說道:「凡是女子修善,和男子並沒有兩樣;但是女子沒有其他的事情,若能夠做到三從四德,才算是位好女子;如果有善行,不若勸父母丈夫去做比較
好;所以父母有三件的善事,則婦女就分有一件;丈夫有兩件的善事,則妻子就分有一件;若是經過妻子預先思量而勸化的,就與丈夫的功德一樣了。若是能將婦女
勸化為善,這種的功德比起婦女自己為善要更加的珍貴;姊妹妯娌之間,若有善行,彼此要互相的讚歎,這個功德也是可以相等的;最重要的是發歡喜心一同行善,
不能夠生妒忌心啊!婦人若是能夠做到孝敬和順,相夫教子,盡了自己的本分;再加以深信因果,吃素念佛;則現生自然就會身心安樂,子孫昌盛;臨終一定蒙佛慈
悲接引,往生西方。所以婦人只可以在家潛修,不應該向外面奔馳;這樣就不會耽誤自己寶貴的時光,也可以避免引起別人的非議。又例如子孫有病,祈神祭禱保
佑,動輒花費不少的金錢;何不自己平日就行善放生,自然就會得到神明的保佑;所以說閨門之內,自然就能夠修善培福,希望婦女同胞,要互相的勉勵,努力的去
做啊!」
不和其室
【解釋】
丈夫與妻子不和。
【分析】
俗話說:「家和萬事興」,古人講:「夫婦和而後家道昌。」婦女若是未曾讀書明理,若有不對的地方,丈夫便應該明白的為她開導解釋;固然不可以放任妻子,也
不可以立刻就生瞋嫌。但是丈夫若是遇到了強悍的潑婦,則會受她的欺凌;而遇到了柔弱樸實的妻子,則又加以凌辱虐待;如此的欺善怕惡,豈是丈夫所應為?更有
愚蠢的丈夫,寵愛小妾而侮辱元配,迷戀妓女而欺侮妻子;甚至還毆打怒罵妻子,這種的丈夫,尤其不得善終啊!
故事一:
顧愷對待妻子十分的有禮,他經常早出晚歸,妻子很少見到他的面;有一次,顧愷病得很重躺在床上,他的妻子出來看他,顧愷就命令旁邊的人將他扶起來;並且戴好帽子披上外套,與妻子互相的問候,行禮完畢之後,才叫妻子回房。
【再析】
由此觀之,則夫婦之間,怎麼可以一刻無禮呢?若是夫婦能夠以禮相待,怎麼會導致夫婦失和呢?然而遵禮豈會有困難呢?只要做到和而有節,愛而相敬,也就可以了啊!
故事二:
洛城王八郎,性狠愛打妻,狎昵一妓女,家財快蕩盡。他的妻子已經是飢寒交迫了,王八郎卻反而打得愈凶;妻子不得已,只好拜託親戚鄰居來幫忙處理;王八郎就
命令妻子住到別的地方,自己則與妓女同室而住。過沒多久,王八郎就身染重病,而財產又已經用光了,這時候妓女卻飄然逕自離去。王八郎沒有辦法,於是就想再
投靠妻子,此時妻子則是躲避著他;而王八郎卻突然暴斃,不久妻子也跟著就死了,親戚鄰居們只好把他們兩人的屍體放在一起;到了夜裡,忽然聽到屋子裡面有打
鬥吵架的聲音;打開房門一看,王八郎夫婦的屍體,卻是背對背的站在那裡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